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邯 郸 文 化 产 业 网
Handan Cultural  Industry

文化鉴赏|邯商(连载64)第二章 工业文明的诞生与发展 ​第七节 建筑业

发表时间:2019-07-22 09:54来源:新邯郸

360截图20190613090022149.jpg

明代及以后古代建筑(二)

   清泉寺 位于涉县东南 15 里石岗 村南。寺东有泉水出自石壁间,原有 二泉,一名甘露,一名玉液,甘美清香, 因名清泉寺。

   在石岗村往清泉寺路旁的崖壁上, 刻有“唐代叫□化寺,梁、宋叫清碧寺, 明清叫清泉寺”字迹。可见唐代已有 清泉寺 寺庙,现存为明、清修建。寺建于半山处,寺周有围墙,山门朝南,自南北中轴线向里,依次有水陆殿、毗卢殿、荷池、大雄殿和雷 音殿。中轴线两侧为厢房。寺西北角有藏经殿、仙镜台,东南部有伽蓝殿。

   水陆殿,又名天王殿,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毗卢殿,又名罗汉殿,面阔三间, 进深三间,歇山顶;大雄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 年),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 山琉璃瓦顶;荷花池为八边形,周有望柱、栏板等;雷音殿,初建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 年), 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硬山琉璃瓦顶;藏经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硬山顶。20 世纪 80 年代, 清泉寺 67 间房毁于大火,仅其基础尚存。

   崇庆寺 位于涉县井店镇二街村,建于明代(1368—1644 年)。原规模宏大,坐北面南局 部呈标准伽蓝七堂式。几经变迁,现仅存天王殿、水陆殿、大佛殿及东西配房,占地 780.55 平 方米,为明清建筑。大佛殿为寺内主体建筑, 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 年),面阔三间, 进深二间。悬山布瓦顶绿琉璃剪边,大木用 七架梁,前后檐柱为小八角石柱,柱头、平 身施三踩斗拱,明间平身科加 45 度斜昂, 梁架结构仍保留了早期建筑的一些特点,如 施驼峰、叉手、攀间等,是元、明建筑结构 处理手法演变的重要实例。

   西戌昭福寺 位于涉县西戌镇西戌村北,始建 无考,相传为东汉。明代、清代重修。坐北面南, 占地 2372 平方米,建筑面积 837 平方米,平面沿南 北轴线纵深布局,长达 85 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山 门、天王殿、笑佛殿、佛主殿和雷音殿,东西两侧 对称有钟鼓楼、水陆殿、阎王殿、吕祖殿、关公殿。 四周加以围墙。另有经幢、碑刻等附属文物。该寺 是一组布局完整的明、清寺院建筑群。

固新洞阳观 位于涉县固新村,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 年),明洪武十七年(1384 年) 因火焚毁,道人李平甫同年在旧址重修。洞阳观坐北朝南,原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房等建筑 50 余间。现存老君殿(中殿) 和三清殿(后殿)。老君殿悬山布瓦顶, 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三清殿悬山布瓦顶, 黄绿琉璃瓦剪边,面阔三间,进深一间。

天青寺大殿 位于武安市崔炉村,建 于明代天顺三年(1459 年),现仅存的大 殿为寺内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单檐歇山布瓦顶绿琉璃剪边。柱全为石质,截面为小八角形,柱下分别为圆形、方形、 八角形须弥座式柱础。梁架结构用双层大额 枋,额上托五架梁,前后出双步廊,檩、梁、 穿构件布置也不拘常规,繁复有序,俗称“乱 梁殿”,这种在明代建筑中罕见的梁架结构 形式,是研究明代建筑的极好实例。

   武安城隍庙 位于武安市区庙路街西 端,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 年),坐北面南,几百 年来历经数次地震和水灾。建筑群仍立于世。现存建 筑有拜殿、中殿、后殿。拜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 布瓦卷棚顶;后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悬山布瓦顶,为 清代重建;中殿为庙中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悬 山琉璃瓦顶,前后檐施一斗三升交麻叶斗拱。墙壁有 明代胡祥所绘壁画,东壁绘“城隍出巡”,四壁为“山 精水怪”,其山水花卉,龙虎竹石,鬼怪神物,各极 其妙,为明代壁画之珍品。

   沙洺戏楼及龙王庙 位于武安市贺进镇沙洺村 内。戏楼坐东朝西,始建于明代天启初年(1621 年),清嘉庆初年和同治十三年(1621 年)重修。戏楼通高 9 米, 面阔 7.65 米,纵长 8.95 米。石、木、砖、瓦结构。分前、 后台。单檐勾连搭式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 台为六架梁悬山卷棚,后台为七架梁硬山顶建筑,前后 台通用一金柱,后台梁架搭在前台架梁之上,结构融为 一体。戏楼台高 1.5 米,前檐柱均为石柱,柱上浮雕“十二” 字,对联字迹不详。戏楼前 25 米处为龙王庙歇堂,主殿 为龙王殿,拜殿前檐施装修,明间施板门、次间施坎墙隔扇。沙洺戏楼建筑结构,极具地方特 色,为邯郸区域保存不多的古代戏楼建筑。

玉峰塔 位于武安市午汲镇玉泉岭村东 1000 米处的玉峰山顶上,始建于宋代。该塔为空 心楼阁式砖塔,通高 15 米,平面呈八角形,高五级。 塔基共两层,第一层塔基高 0.57 米,面宽 1.80 米;第二 层塔基高 0.76 米,面宽 1.57 米。塔身第一层设南门,砖 拱券,由门可通向第一层塔心室。塔心室平面八角形, 顶施砖仿木斗拱及藻井,通高约 4.5 米。塔身面宽 1.70 米, 高 1.82 米。除南面设门外,东面和北面有碑碣两块,字 风化不清。其他五面设盲窗,第三层南面设拱券门,不 可攀。各层檐下均施砖制卷刹柱头,丁字形栏额及普柏 枋,上施五铺作出双抄斗拱,其上砖制圆椽、飞椽等构件。 塔刹为双层仰莲式塔刹,第一层为八瓣仰莲,其上为四 瓣仰莲。该塔建筑结构巧妙,雕刻精细,对于研究宋代 古塔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大智寺 位于武安市磁山镇中孔壁村内东侧,坐北朝南,为南北中轴线群体建筑布局。原 建筑有天王殿、中殿、后殿、东西配殿等组成。现存建筑有:天王殿,中殿,西配殿三座建筑。 天王殿、中殿均建在中轴线上,西配殿建在中殿西侧。天王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建筑风格 较特殊。殿内梁架为五架梁结构,翼角施抹角梁,翼角梁为插筋造。用柱为减柱造,共用柱 10 根。 用三踩斗拱 20 朵,其中角科 4 朵、柱头科 6 朵、平身科 10 朵,平身科为三才单下昂耍头后尾平挑金檩,山墙柱头科斗拱后尾平挑垂 柱。转角施象鼻形耍头。现存建筑为明 代风格。中殿:单檐硬山布瓦顶式建筑, 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五架梁前后出双 步梁,前金柱明间施隔扇装修,次间装 修于檐柱,为坎墙隔扇。西配殿:单檐 硬山布瓦顶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 间,五架梁结构,前墙施一门二窗,现 建筑为明、清建筑。

风月关 又称黑龙庙,位于峰峰矿区临水镇黑龙洞村西,神麇山北侧,坐南朝北。北临滏 阳河,南靠神麇山,东为黑龙洞村,西为跃峰渠指挥部。

   据碑文记载,创建于唐代,明万历三十二年(1640 年)重修和扩建。“风月关”3 字为清 代光绪年间重修时题字。风月关又名滏口祠,其下是著名的滏阳河发源地黑龙洞,因而又称黑 龙庙,建在一石拱券上,占地面积约 1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540.68 平方米。因座落于自然溶洞(传 称黑龙洞)之上而得名。早在北朝时郦道元著《水经注》记曰 :“在曹魏之时这里有石铭,今 不可考。”现存庙宇创建于唐代,于明代形成规模。原建筑有风月关、黑龙庙、昆山明月阁、 官庭等。现存建筑为 1987 年落架重修。国家建设部原副部长肖桐说“这是一组成功之作”。

常乐龙王庙 又名常乐寺,位于涉县 索堡镇常乐村西南 50 米处。始建于元代(1271 —1368 年)。坐西面东,为单檐悬山琉璃剪 边顶单体建筑。是河北省现存元代大木结构 建筑之一。面阔三间、长 10.10 米,进深两间、 宽 12.15 米,建筑高度约 6.55 米,占地面积 97.49 平方米。梁架大木彻上露明造 , 六椽伏 用四柱,内施隔架科,前后檐普柏枋上施五 铺作单昂斗栱,补间斗栱耍头后尾挑于金槫 下,后金柱上彩绘蟠龙。檐柱下施素面覆盆式青石柱础。明间中开板门 , 两次间为直棂窗。在 庙的廊墙和山墙上各嵌题记碑一块,记载了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重修情况及捐资人等。

   滏阳河西八闸 位于永年城西大慈村至田堡村之间的滏阳河北岸,是明成化二十二年 (1486 年)至明崇祯十四年(1641 年),先后修建的惠民、济民、惠民、阜民、便民、润民、 广仁、广济八处滏阳河上的水闸,因其在永 年城西,故称“西八闸”。建筑材料以石、 砖为主,涵洞结构,通过铁制装置可提放水 板,控制水量。结构严密,工程坚固。是这 一地区重要的水利工程。明朝嘉靖九年(1530 年),修建了济民闸;明万历七年(1579 年) 修建了阜民闸,闸长 20.6 米,宽 7.74 米, 高 6.69 米;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 年)修 建了广仁闸,开闸可浇地 3000 余亩。

   据载,西八闸控制面积 9 万余亩,可浇地 4.7 万亩,使城西一带盐碱荒滩变成了水稻丰产区, 使滏阳河北岸数十里百姓受益。旧志列为八景之一,故有“永年小江南”之称。

   现存五闸(原普民、便民、广济三闸已不存)仍在发挥作用。西八闸是劳动人民在水利建 设上的杰出创作和重大贡献,对研究我国农业、水利建设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南河底南阁 又称“万寿阁”,位于武安市石洞乡南河底村西、拱跨南洺河床上的石桥上。该桥建于清代早期,民国九年曾进行过重修,是祭 祀河神的庙宇。石桥座落于河道两边天然的山石上。 桥面四周为青石望柱栏板,柱头上石狮、石猴形态 各异,雕工精细。阁建于石桥中部,面阔进深各三间, 重檐歇山琉璃瓦顶,下层设廊,通高 9 米。四周廊 柱 12 根,阁内存有石碑一通。该建筑桥、阁浑然一体, 是祭祀、交通功能于一身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 特色,是清代建筑的杰出之作。

   磁县滏阳桥 又名堰月桥,位于磁县城南关滏阳河上。石质结构,始建年代不详。仅知 金泰和(1201—1208 年)、元朝至正(1341—1368 年),明朝正德(1506—1521 年)年间屡加 修复。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 年)再次重修,改名“涉利桥”。为便行走,民国二十四年(1934 年), 拱桥改建为平桥,两侧拦板石上刻有 “民国二十四年改建平桥”的记载。 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到毁坏,仅剩 几个字保留下来。在石栏杆两侧桥面 边石上均有铁榫连接。桥长 65 米,宽 8 米,整个桥面均由青石块铺成。现 为三孔桥,中孔为一个大券,两侧两 个小券。大券拱高 7.85 米,跨径 13.1 米, 小拱高 6.5 米,跨径 10 米,其桥墩均 为石块砌筑,两头尖呈梭形状,三个孔券上额共雕饰有 6 个蛟头(戏水兽)。两侧共有石栏杆 50 个,拦板石 48 块。曾有“磁州八景”之一——“滏桥秋月”之称。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建筑。 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2008 年被河北省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名古城墙 位于邯郸大名公路大名县城南 200 米处。始建于明建文三年(1401 年), 因漳卫河泛滥,大名府旧城被水淹没,在艾家口北建新城。大名城修建其始,城墙为土垣,周 长 9 里,高 3.5 丈,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方形城。四面居中各设一门,以南北大街为中轴, 东西大街在十字街交会,四面设四门,南为崇礼、东为体仁、北为端智、西为乐义,四门外均有瓮城。城外有护城河一道,连通支漳河和引河。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 年),以石为基, 上用长方形砖垒砌到顶。大名城一直是大名府、道、大名县、元城县治所在地,城内衙署寺院 众多,城内街道布局保存完整,胡同小巷 纵横交错清晰可见。古店铺林立,经济繁荣, 是冀南政治、军事、文化、商贸中心。是 研究明代城市布局的模式,为明清城防提 供了实物证据,也是大名历史变迁的见证。 保留的四个城门及城内风格独特的天主教 会旧址、直隶省立第五女子师范学校旧址、 较为完整的名人故居、西街卧龙古槐等众多 文物古迹,现城墙及城门已全面修复,护城河已重新疏通。

   武安古城墙 位于武安市老城区中心地带,是武安市保存较早的古城之一。古城墙由内 城和外城组成,是古代少见的有内外两城构成的县级古城。武安自古有“小北京”之称。据县 志记载,武安古城自隋代武安县府迁到时而建。“县城内城,旧系土城,周围三里二百七十步, 高二丈八尺,西、北二门,南、西、北三关,东北二面水沟为隍”。明代改筑砖城,高 10 米, 阔 8.3 米,设西北二门,四角设角楼。北门上设紫金楼一座,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 年)。 北门外有白龙桥一座,建于明代,西门上设门楼。外城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 年),周围 13 里, 设 13 门,筑墩台 40 余座。结构内为夯土 层筑,外皮用砖饰包砌。石材用河卵石、 砖咬线横砌。民国时期拆毁。

   现在内城墙已几乎无存,大部在 20 世纪 50 至 70 年代被拆毁,仅存北门一座 和城门外白龙桥一座。2003 年武安市政府 投资 70 余万元,对内城北门进行了大修, 并在城门上恢复重建了紫金楼。重修后的 内北门东西长 18.9 米,南北宽 14.1 米, 高 6.1 米。南北二券门券脸采用砖砌三覆三券结构。紫金楼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砖木结构歇山琉璃剪边顶式建筑。外城在 20 世纪 60 —70 年代破坏严重,现仅存东门一座和 100 余米的城墙。东门南北长 16 米,东西宽 10 米,高 6 米,外包青砖,圆拱券结构。残存的城墙 100 余米,大部被居民建房圈到院内,高度在 6 米 左右。2005 年外城和内城被公布为第二批邯郸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 年两处合并改为武安 古城墙,公布为河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张氏节孝坊 位于武安市淑村镇野河村南部, 坐西朝东。东临小巷,西望残坏旧宅院,为四柱三 楼砖砌牌楼,由明楼、左右次楼组成。明楼面宽 4.63 米,高约 6.64 米,次楼面宽 1.41 米,高约 5.61 米。 整个牌坊石条基础,基础之上青砖砌筑,砖仿木斗拱、 檩枋椽飞、雀替花板、垂花柱,硬山布瓦顶,安置 勾头滴水。明楼砖券门洞,安置板门,门头左右为 石刻对联:“德并珩璜允焕圭璋之色,光生翟当昭 彤管之浑”,门头之上为石刻横批:“旌表已故处 士杨兴明之妻张氏节孝坊”。横批之上为一石匾, 上阳刻大字:“筠清松寿”,阴刻小字:“大清光 绪元年立,孝孙杨庭槐建。”此匾之上为阳刻“奉旨” 牌,其左为阴刻“泥工孟凤翔,石工田永祥”方砖。左右次楼,砖砌假券门,北侧券门之上砖 雕“志洁”匾,南侧券门之上砖雕“行芳”匾。过券门,明楼背后为门洞,门洞之上有一石匾, 上阴刻:“高节遐龄”。此节孝坊保存基本完好, 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及研究价值。

大贺庄影壁 位于武安市午汲镇大贺庄村胡 家祠堂前,始建于中华民国 15 年(1926 年), 为五楼式砖雕影壁,平面呈八字形,总长 15.24 米, 高 6.32 米。主楼、次楼三楼为悬山砖雕牌楼式影 壁。由影壁座、影壁心、影壁楼组成。 主楼影壁 心浮雕“落鹤同春”图案,次楼影壁心西楼:“重廉耻讲礼仪”,内侧刻:李魁元、温德义、张振国题记。东楼“做好人谋生活”刻:胡一元、 胡应元、胡日元、胡同元、胡振邦、胡振乾。均为隶书。影壁心四周雕八洞、暗八洞等图案。 影壁楼为垂柱悬山楼,垂柱下雕有龙头、花牙子、立卧枋,防木斗拱。影壁规模较大,雕刻华 丽,极为少见,是民国砖雕精品。

   通济桥 是邯郸市境内保留较早的 一座明代石结构桥梁,位于邯郸市邯山 区马庄乡张庄桥村内中心。

  “通济桥”是一座东西横跨滏阳 河上的石结构多孔桥,其结构式样基本 与赵州桥相同。桥长 26.5 米,宽 7.5 米, 占地面积约 198.75 平方米。中间为一大 拱券。在大拱两侧各建有两个小拱券, 即所谓“四耳券”,既利于航运通行, 又能达到河水上涨时畅流的目的,具有科学性。整桥构件装饰保留了明代的原建筑风格;桥栏 板其图案雕刻有艺术价值,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2008 年 10 月 23 日,河 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顺庄园 位于武安市伯延镇南文章村,建 于 1932—1935 年,建筑面积 2780 余平方米,共 有 6 座院落,楼房、平房 80 余间,中间有一条宽 3. 83 米的东西大路间隔。主要建筑位于大路北侧, 坐北朝南,为 4 座院落,均为砖石、木结构的平 房建筑,是王顺及其子女的居室,为其建筑及雕 刻装饰珍品精华之所在。路南两院为其下人、长 工、护院住房及磨房和喂养牲口的场所。除北房 的三间楼房外,其他均为平房砖木结构的民式建筑。整个庄园保存较完整,建筑布局整齐,用 料精细,取材优良,每块砖经过磨平,精工细做。石、砖、木等各种雕刻、各式彩绘等工艺精 美。另在村南还有王家果园一处,占地面积 1 万余平方米,现井盖等设施尚存。

王顺,(1867—1937 年 ) 号建堂。前半生务农,后外出做生意发迹,回家置土地,建造了 典型的冀南庄园,代表了当地的建筑水平和民俗文化。

   宣圣会医院旧址 位于大 名县城内大名府路中段路北中 共大名县委、政府院内。宣圣 会门诊楼为一典型的美式建筑, 平面呈“王”字,建筑占地面 积 746.14 平 方 米。 地 上 高 度 为 13.4 米,地表下 1 米。砖石木混 合结构。楼层用钢筋水泥浇制,上铺木地板,楼顶用铁板压制水槽上浇沥青。上下共分四层, 最上层为储物间楼,最下层为地下室,主体楼共计 108 间。建筑四面一日内均能日光照射。正 门为左右对称各一门,外置月台、有 9 步台阶,台级中间顶端立一建楼纪年碑铭。台阶南地表 有两块英文碑铭,分别刻记宣圣会医院及一应事宜。建筑背面对称两个小门,因前后两门及四 层内互为贯通,俗称转楼,又因建筑平面呈“王”字型,故又称“王字楼”。楼前小广场原建 有圆形小水池,内植莲藕,水池中央原有一青石莲花喷水座,1990 年因建车库,将水池填平。 旧址建筑均为欧式风格,布局较合理,结构严谨。2008 年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占元宗祠 位于馆陶县馆陶镇陶山街 65 号。始建于 1915 年民国时期,原建筑群为 南北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主体建筑均 建于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牌坊、 大宫门、过厅、园门、大殿、后殿等建筑。 在中轴线两侧为耳房、东西厢房、西小门、 西大门、东大门、东小门等建筑。建筑结构 严谨,规模宏大,是一座典型的中轴线建筑 布局。但这些古建筑在二十世纪多被拆除。现存西厢房两座 6 间,耳房两座 2 间,因年久失修, 部分建筑瓦顶脱落,门窗出现裂纹。

   祠内存石刻 70 余块,其中王占元墓碑 1 通,已断为两节,碑文铜山张伯英撰并书。保留完好的立柱 3 根,王占元牌坊构件保存基本完整,现存于馆陶县文化馆内。

  大名天主教堂 位于大名县城内东街。始建于 1918 年,1921 年 12 月竣工,建筑面积约 1440 平方米,为钟楼和礼拜堂一体的哥特式建筑,平面呈十字形, 建筑材料为砖、石、木。钟楼位于整个建筑的北端,楼高 46 米, 楼上三面各嵌有一直径 1.42 米大钟。正门上方 3 米处的供龛内 雕刻有圣母抱耶稣玉石像,像两侧刻有对联“欲识其宠请看怀中 所抱,要知厥能试观掌上所持”,上有横批“宠爱之母保障大名”。 前有月台,钟楼的前方两侧建有对称的两个高约 20 多米的小陪楼。 礼拜堂高约 18.5 米,堂外墙磨砖对缝,堂内砖饰券顶,中间净 跨 11 米,38 个墙柱,22 个金柱,窗用彩花玻璃镶嵌,东西壁为 苦路“十四处”油画。此教堂为法国天主教会所建,至解放前夕, 这里一直作为大名教区的中心和主教府所在地。自 1990 年修缮后, 保存基本完好,现仍使用。


服务保障

正品保证
7天无理由退换
退货返运费
7X15小时客户服务
支付方式

公司转账
货到付款
在线支付
分期付款
商家服务

商家服务
培训中心
广告服务
服务市场
物流配送

免运费
海外配送
EMS
211限时达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我的收藏
购物车
0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