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我的订单
  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查看手机网站
邯 郸 文 化 产 业 网
Handan Cultural  Industry

水陆画:从宗教走向民间的美术

发表时间:2023-09-07 14:24来源:赵都文化

图片


水陆画:从宗教走向民间的美术

孔庆先




图片


水陆画是依附水陆法会而出现的艺术形式。水陆法会是佛教最为隆重的一种仪式,全名“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简称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普度“法界圣凡”,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大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民俗现象。在每场水陆法会上,都要悬挂多则两百余幅,少则一百二十幅“水陆画”。

早在明末清初,广平县南阳堡镇就有水陆画艺人。时至今天,每逢过年祭祀、庙会供奉,广平人都要在墙上悬挂水陆画。在2014年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推荐名录中,水陆画进入推荐项目行列,其代表性传承人为广平县南阳堡镇的张贞美。





图片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多种形式记录流传下来。绘画艺术是人们利用图形和象形融合历史、经济、文化、人文教育来呈现文明演变的重要方式。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从其诞生便深深烙下了华夏特有的古代神话、历史故事的鲜明印记。在原始祭祀活动中,绘画是祭祀和尊奉神灵的必不可少的方式。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融佛教、道教、民间诸神以及神话传说、水陆缘起的水陆画随之逐渐形成。

从宋代大文豪苏轼被称为“眉山水陆”的《水陆法像赞》16篇来看,早期的水陆画基本上都是佛教绘画。绘画史上有确切记载的水陆画画家,是唐僖宗时代的水陆画家张南本。黄休复的《益州名画录》中记录了他所绘制的一套水陆画:“僖宗驾回之后,府主陈太师于宝历寺罢水陆院,请南本画天神地祇、三官五帝、雷公电母、岳渎神仙、自古帝王。蜀中诸庙120余帧,千怪万异,神鬼龙兽,魑魅魍魉,错杂其间,时称大手笔也。”

有关水陆画的起源,近代学者认为是唐代密宗的《冥道无遮大斋》与梁武帝的《六道慈忏》相结合的产物。有关水陆法会的图像始见于晚唐、五代,后逐渐形成体系。隋唐之后,宋元之时,从水陆画中可以看出儒、释、道三教的神佛、仙,按层次、职能,有条不紊地编织于同一个神话系统之中,既不互相矛盾,又合乎情理,形成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特殊局面。

到明清时期,水陆法会已经成为我国一种民间俗信活动,并广泛流行于社会。水陆画随着水陆法会的流行,出现在邯郸广平并传承至今。



图片



历史上的水陆画有壁画、轴画等形式,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国人万物有灵之宗教观念在绘画艺术上的生动反映。早期形式以壁画为主,绘在庙、观内殿四壁之上,用于人们供奉和瞻仰。随着水陆法会的盛行,为了灵活保存、便于携带,以及在不同场地可以随时使用宗教图像,寺观开始将画像绘制到绢本或纸本上。因此,水陆画同时被称为“可流动的壁画”。

水陆画既有对神界的想象和描绘,又有反映世俗生活的画面,兼及儒释道和民间信仰,圣俗人物皆可入画,有些画作还承担了崇孝扬善等道德教化的作用,是古时人们信仰多元化和表达人文情怀的集中表现。



图片

传统的水陆画


一套完整的水陆画,它的内容十分庞杂,涵盖天上、人间、地府三界的所有神祇,俨然是由天、地、人三界组成的社会全像图。

相比其他画种,水陆画于细节处更为精致,它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分为卷轴画、壁画、雕塑等。根据神灵身份品级不同,又有上堂、下堂之分,卷轴画在法会时期悬挂,悬挂也是按身份品级不同分别挂于上堂或下堂,装裱的画轴镶边多分上堂与下堂,分黄绫与红绫。

古时,水陆画被人们极为珍视。只有在法会上才能悬挂,并按神灵或阶层进行展示。法会结束后,要及时收藏保管。平时不能轻易悬挂,也不能单幅悬挂。

水陆画色彩艳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对人物的刻画精微细密。佛像的庄严肃穆、菩萨的清秀典雅、帝王将相的矜持、名儒高僧的智慧以及孝子贤孙的谦恭,都描绘得出神入化,意趣兼备。既蕴含着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蕴,又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包罗万象的题材无不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水陆画将宗教文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图说方式,更直观、更逼真地传递出来,成为集宗教性、艺术性与民族性于一体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贡献。它是民众信仰寄托的载体,是宗教美术的集大成者,是了解和研究古代社会风俗、生产生活、世态百相的一座艺术宝库,是西方佛教绘画艺术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融合的产物,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无论是人文关怀,还是艺术价值,广平水陆画在中国绘画史、宗教史、美学、民俗学上都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一块传承于民间的“文化瑰宝”,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广泛的民间影响力。



图片



流传于我国各地的水陆画,一般都是工笔重彩,而广平县的水陆画则是充分借鉴了当地民间艺术形式,比如:门帘画、炕围画、灶头画等以水墨为主的表现手法,既有工笔重彩,又有黑白水墨,画技精湛,线描空灵,人物造型优美,画面色彩丰富和谐,充分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进而形成了广平水陆画的独特地方特色。

在构图上,通过“真、假、虚、实、宾、主、聚、散”等手法来安排人物主次、远近、疏密、虚实的关系,使画面不呆板、单调。

在制作过程中,所用画布为白色纯棉布,颜料为天然矿植物原料。制作水陆画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是按绘画所需尺寸,将优质白色纯棉布进行裁剪;二是将裁剪好的画布钉在墙上或画板上,用白面、明矾加水适量,搅拌成稀糊状,放在火上加温至开锅,待稍凉后,用刷子在预先钉好的画布上均匀地涂刷两遍,进行浆制晾干;三是将天然矿物质颜料用胶和矾水配比,精心调制成所需色彩;四是作画前先用干土块打底稿,再用铅笔勾线条,然后用小楷笔勾描纹线,最后用1—12号排笔上色、匀色,直到完成。

广平水陆画绘制精美,画法、画技都堪称精湛,细腻入微;人物塑造形神兼备,色泽渲染疏密有序,艺术表现力极强。

国家非遗水陆画代表性传承人张贞美,是广平县南阳堡镇高庄村人,其父张锡濮是广平水陆画的第六代传人。父女二人对广平水陆画的制作进行了大胆创新,使其从水陆道场的宗教画走向了民间。

张贞美,中国传统年画专业委员会成员,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015年度河北省燕赵文化之星。她自幼习画,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功底。在画风上,她继承和发扬了水陆画“工笔重彩”的艺术风格,将工笔手法和色彩运用发挥到极致,其作品表现内容丰富,画技精湛,用料考究。画布是经过精心浆制的优质白色纯棉布,颜料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性稳定、色泽艳丽、覆盖力强、经久不退,深受群众喜爱和收藏家青睐。其作品多次在大型画展中参展并获奖,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和新闻媒体的特别关注。

在创作内容上也不再局限于水陆画关于神佛画像的范畴,她增加了民间习俗、戏剧人物、花鸟鱼虫等多种题材,并创作了大量与时俱进、富于时代特征的感人作品。将人们传统上的审美理想和水陆画高超的绘画技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延伸着民间绘画艺术道路,展现着当代农民画家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情趣。


图片

广平水陆画第七代传承人张贞美在作画,她的作品既有工笔重彩的风格,又有水墨渲染的气韵。


服务保障

正品保证
7天无理由退换
退货返运费
7X15小时客户服务
支付方式

公司转账
货到付款
在线支付
分期付款
商家服务

商家服务
培训中心
广告服务
服务市场
物流配送

免运费
海外配送
EMS
211限时达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我的收藏
购物车
0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