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邯 郸 文 化 产 业 网
Handan Cultural  Industry

太极拳的历史嬗变及发展

发表时间:2024-03-26 09:18来源:赵都文化

太极拳的历史嬗变及发展


□段玉铭


走进新时代,“太极”与“太极拳”这两个词汇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国内外传播、全球响应,对于促进全民健身、推动国际交流、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最靓丽的文化符号之一。

探寻其背后的原委,人们不禁要问,何谓太极?何谓太极拳?沿循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又该如何把这一文化遗产规范化、体系化乃至产业化?笔者痴迷太极拳二十余年,渐有所悟,谨阐述一二,与大家分享并请方家指正。






何谓太极拳



太极一词出自《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指派生万物的本源。北宋周敦颐继承了这一思想,著有《太极图说》。南宋朱熹认为“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孙中山曾用“太极”来译西语“以太”,认为太极(以太)是物质世界的根源。太极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博大精深。

太极是组成事物的对立统一的矛盾的总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综合,屹立于阴阳这一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石之上。太极拳则汲取了太极学说中“无极生太极”的宇宙本体论的观点。其未始之时,抱元守一,浑然无物,其后阴阳变化,动静相融,虚实相生,内外兼修,进退自如,开合有序,心静如水却无风自动,简单的肢体语言呈现出万千气象,一招一式无不彰显出基本特征——圆。


微信图片_20240326092032.png

太极拳理论博大精深。


太极拳的核心价值,可以简单地归纳为技击为根的尚武精神,健身为用的自医功效,文化为魂的品德修为。它集文、哲、养生诸多功能于一体,在历史的风烟中特立独行,又与时代水乳交融,于无声处为修、齐、治、平涵养品质、营养精神。故太极拳的习练修为可以概括为:练就精气神,修得品行思,追求韵境道。古往今来习练者,概莫能外。不论习得哪一个层次,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愈是渐入佳境,愈能感受到美轮美奂、奥妙无穷。

习练太极拳其核心要义是放松入静用意,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古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是有道理的。松透而不塌,净静而不昏,意专而不凝。这需要长期习练体悟,而练松、练静、练意就是练极,极乃接近真理之过程。练太极拳就是练极,大道至简。

太极拳是太极+拳。太极者,是中国先人对宇宙大道演变之描述。无生有,无极生太极;一生二,太极有阴阳;二生三,天地人三才;三生万物。一阴一阳谓之道,太极者乃宇宙生生不息之大道。

太极拳,内涵哲学、科学、医学、武学。

哲学,阴阳相济,阴阳平衡;阴阳独立,阴阳对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阴阳互更。太极拳哲学原理与唯物辩证法完全契合,一脉相承。

科学,太极基石为阴阳。二进位发展AI理论与技术,演变为网络,成为现代社会技术支撑,阴阳与二进位同理同源。太极阴阳哲学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与现代物理学前沿量子纠缠、量子力学又在原理上何等一致?

医学,中医博大精深,中医讲究调理,调理什么?调理阴阳平衡。太极拳最讲究阴阳平衡。长期正确习练太极拳可以防未病、调欲病(亚健康)、治已病。有益健康,是太极拳之所以能够风靡世界、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武学,凡世界之武术无不是以力量型为基础的,唯有内家拳、唯有太极拳是以智慧为灵魂。太极拳讲究的是以小博大、以弱胜强之武学。

太极拳术为太极学之基石。太极拳术之精彩,可以从国学国术、医术、艺术、学术、战略战术五个方面来描述。

太极拳谓之“国学国术”,是指太极拳与国学(儒学、道学、中国化的佛学)、国医(中医、中药、针灸)、国剧(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剧种)、国乐、国书(汉字书法)、国画等一样是中国创造、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

太极拳谓之“医术”,是指习练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同时修心养性,缓解心理压力,疗愈心理疾患,进而“防未病”;贯彻基本理念,放松入静,疏通经络,打通血脉以求通则不痛,有效调理亚健康,进而“除欲病”;习练基本套路加对症习练处方套路,进而“治已病”。

太极拳谓之“艺术”,首先是搏击的艺术。其源于技击而高于技击,理念更为智慧与科学。功夫高深的太极拳大师,随心所欲,顺势而为,以四两拨千斤之绝技一招制敌,具有智者之功;彼不动,己不动,彼欲动,己已动,彼一举一动尽在我掌握之中,达到“人不知我谓之神,我独知人谓之明”的化境,具有神者之明;谦和大度,舍己从人,从不主动进攻,具有圣者之容。其次是表演的艺术,太极拳习练者宁神畅息,心情愉悦,脉象温润,呼吸匀细,意蕴深长;肢体舒展,举止大方,内外相合,虚实相错,动静相间,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习练者有美的享受。

太极拳谓之“学术”,是指太极拳有一套系统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主要是八门五步十三势。掤、捋、挤、按,为坎、离、震、兑“四正”,即北、南、东、西四正向;采、挒、肘、靠,为乾、坤、艮、巽“四隅”,即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四角。“四正”“四隅”合为八门;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五行,合为五步;“八门”“五步”合为“十三势”。太极拳界皆奉明代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理论体系为圭臬,其一招一式一意一念均遵循十纲(阴阳、虚实、内外、刚柔、动静)基本原理。各大流派在遵循太极拳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又由其宗师的体悟繁衍出各自不同的流派 ,具有一统的理论特征和独特的技术特点。

太极拳谓之“战略战术”,是指太极拳具有战略思维、意识、胸怀、眼界和战术理念、规则、技能、行为。太极拳要求用整劲,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运用的是全局思维;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表现为逆向思维;一动俱动,一静俱静体现的是系统思维。我党在第一次土地革命时期,以武装割据为主要形式,星星之火欲燎原之始,首要的问题是生存。红军创立了16字游击战术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与太极拳的舍己从人、我顺人背、人刚我柔完全契合。遵从这一原则,我党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国门,把国民党反动派赶到了台湾,迫使美帝国主义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谈判桌上签下了停战协议。

太极拳乃宇宙生生不息之大道,哲学、科学、医学、武学之四学,国学国术、医术、艺术、学术、战略战术五术,一道四学五术,这是笔者对太极拳内涵概念的基本诠释。



太极拳从哪里来



任何文明的产生都不会是天上掉下来的。太极拳从哪里来?论朝代有唐说、宋说、明说、清说,论人物有王宗岳说、张三丰说、陈王廷说、杨露禅说。太极拳扎根于中华大地,源远流长,如海纳百川,一路荟萃众多支流,最后赫然大成。沿着历史的脉络梳理,概有易祖、德祖、医祖、兵祖、术祖“五祖”之说。

“易祖”凡伏羲、周文王、孔子三圣。伏羲一字开天画八卦,文王演周易推算出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太极拳汲取《易经》核心思想“三易”(变易、简易、不易),太极拳“十纲”(阴阳、虚实、动静、刚柔、内外)以《易经》 阴阳为基石,故太极拳尊《易经》体系之大成者为“易祖”。

“德祖”非老、庄莫属。老子李耳作《道德经》开创了道家学派。庄周继承和弘扬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太极拳汲取《道德经》“守柔”和“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形成松、静、意太极拳技术思维,渐有以柔克刚、出神入化、无为无不为之“妙境”。故太极拳当尊道家创始人老、庄为“德祖”。

“医祖”奉岐伯为上。岐伯以与黄帝对话的形式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鼻祖,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强调养生当循自然,不违天时,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之变。太极拳充分汲取《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法天则地,取阴阳之道,循自然之象,淡泊有度,仪形器宇。故太极拳尊岐伯为“医祖”。

“兵祖”崇孙武为峰。《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世界军界誉为“兵学圣典”,其作者孙武被世人尊为“战神”。太极拳汲取《孙子兵法》“慎战”——“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核心思想,树立求和与彼不动己不动的“慎战”思想,造就听劲懂劲化劲之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境界。人称太极拳宗师杨露禅为“杨无敌”,形象地说明了太极拳的实战价值。故太极拳尊孙武为“兵祖”。

“术祖”以张三丰为始。张三丰观察鹊蛇相斗,悟出以逸待劳、以静制动之理,首创“武当绵拳”,冠名“太极”。故太极拳尊张三丰为“术祖”。

综上所述,结论已经很清晰了:太极、太极拳、太极拳文化为中华文化瑰宝,与中华文明同生同长,赖五祖之源,万古奔流,绵绵不绝,得以长盛不衰。


微信图片_20240326092026.png

太极拳为中华文化瑰宝。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太极拳获得了更多机遇和发展,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城市的公园空地、街头广场、健身场馆都活跃着太极拳爱好者的身影,名家大师们不仅收徒传拳,还接受邀请深入厂矿社区辅导大众。2006年太极拳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太极拳在全世界面前大放异彩,我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也特别提出了大力普及太极拳(剑),各种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卫生、教育、体育等各部门都把太极拳列为重要项目来大力提倡,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与此同时,太极拳在全球传播的范围也逐步扩大,热爱太极拳的国际“粉丝”数量与日剧增,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从日本、韩国、东南亚,到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瑞典、英国、墨西哥、芬兰,并向南美洲、中东、非洲、中美洲、中亚等国家地区拓展的趋势。

尽管太极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许多自古传承的传统项目类似,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和挑战,比如传承上的断层、专业性规范性存在短板、传承方式的更新和多元化等等。




太极拳要到哪里去




太极拳未来发展方向何在,要往哪里去?纵观太极拳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家业、职业、专业、产业的传承轨迹,由此可以研判出太极拳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太极拳还处于草创状态,粗糙零散,如原之蔓草,自由萌发,远没有从混沌状态中脱颖而出。进入封 建社会,人类迎来了冷兵器时代。太极拳术凭借其高超的技击功能,备受推崇,也因此固步自封,世代秘笈家传,奉为“家业”。

近现代以来,太极拳的技击功能顿失市场。出于生存需求,太极拳大家为了糊口而走出家门,走向社会。以杨露禅为代表,进北京,入王府,开启了太极拳设馆授徒传播的新阶段,传拳授业成为太极拳大师们的“职业”。

当代社会,太极拳由技击功能为主转向以健身功能为主。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传统的设馆授徒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强身健体的美好需求,太极拳等一大批国学国术迫切需要创新传承方式。

首先,建立和发展太极拳的理论学科体系,引入专业的太极文化研究机构或组织,聚集和培养专门人才,通过对太极拳的习练与研究,理清太极拳与哲学、医学、易学、美学、兵法、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联系,将太极拳这一古老文化项目,用科学的手段阐释透彻,以现代的语言表述清楚,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它、认识它、热爱它。2010年,邯郸学院把太极拳文化引进高校,单设专业进行科学传承,这在中国太极拳发展史上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2018年,鉴于该院太极拳文化专业蓬勃发展,邯郸学院被教育部批复为“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太极)传播基地”,该荣誉系太极唯一,名列首批55所高校第11位,与第一第二名的北大清华一起携手进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第一方阵。2020年,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之邀,创编了《水兵太极》;2023年,邯郸太极文化学院近200名师生赴南海舰队开展全面培训推广。

其次,加强太极拳品牌建设需要更为专业的运作和更为现代化国际化的眼光,进一步打造和扩大品牌影响,深度挖掘品牌潜力。专业赛事、国际交流、功夫学校、影视作品、网络传播等多方发力,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的太极拳热潮,塑造新时代的有影响力的太极拳文化品牌。

今天,文化形式实现产业化方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太极拳也不例外。太极拳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推进太极拳运动实体化、职业化、产业化势在必行。未来,太极拳的传承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太极+”“+太极”将成为太极产业的主流业态。作为构成太极产业链条的必要环节,“人才+产品+资本+市场+ N”,在整个产业化发展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当务之急,要整合政府、高校、企业资源,强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高校培养,科学传承;企业介入,资本扶持,才能研发出越来越多的特色太极拳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优质太极拳产品的需求,为弘扬太极拳文化提供强劲动能。

沿着这条线思考下去,下一步我们要做的事业空间无限。从战略上讲,简而言之,就是科学化传承立起来,创撰太极拳学;国际化传播走出去,造福人类;社会化推广走下去,惠及百姓;产业化发展活起来,可持续发展。从战术上讲,努力实现“创撰太极拳学、创建中国太极大学、助推太极拳进奥运”这三大雄伟目标,成就太极伟业。

太极瑰宝,源于中国,融入世界,造福人类。


微信图片_20240326092015.png

太极产业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文章来源:赵都文化

文章分类: 动态前沿
分享到:
服务保障

正品保证
7天无理由退换
退货返运费
7X15小时客户服务
支付方式

公司转账
货到付款
在线支付
分期付款
商家服务

商家服务
培训中心
广告服务
服务市场
物流配送

免运费
海外配送
EMS
211限时达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我的收藏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