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 |
武安摊戏武安市地处河北省南部,东距邯郸市15公里。武安傩戏包括固义村大型社火傩戏和白府等村的傩仪《拉死鬼》,从武安...
魏县土纺土织技艺魏县地处河北省南部,位于邯郸市东南51公里处。魏县夏朝时为观户国,战国时为魏武候别都,秦始皇时名刺...
女娲祭典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属邯郸市管辖,城西10公里的凤凰山(古中皇山)上建有娲皇宫,占地...
邯郸东填池赛戏东填池村位于邯郸市正东偏北五公里处。赛戏是在迎神赛社中形成的以娱神为主兼以娱人的古老戏剧形式,赛的本...
回车巷又称蔺相如回车巷,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邯郸道南段,全长约75米,宽1.8米,相传战国时赵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
元明时期,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量种植,使用棉花作原料纺线织布越来越普遍。随着明清两代纺织工具的改进,民间土布的织...
邯郸贞元增酒始创于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96年),是邯郸酿酒文化的杰出代表。以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小麦制曲为糖化发酵...
在紫山东麓20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大峪庄,赵奢战鼓鼓谱23套几经千年苍桑保留至今。赵武灵王为了富民强国,锐意改革,...
豫剧北派艺术是指豫剧优秀表演艺术家、全国十大豫剧名旦之一、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胡小凤、牛淑贤为代表,邯郸东风剧团为...
永年正里小曲始兴于明代初期和中期,主要流传于永年东北部的南北正里一带,融民歌小调,舞蹈于一体,基本曲目有一百多出,...
太和堂药店位于永年广府老城西大街,创建于明末崇祯年间,主人为河南陈家沟人陈氏。到清朝末年,已经和北京同仁堂,天津达...
“中国小磨香油之乡”,“五鹿香”是大名小磨香油的代表性品牌之一。大名小磨香油源地为大名县沙疙瘩乡儒家寨村,始创于明...
骈山村的黄河灯阵,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村里老人传说,从明朝建文年间,民风日下,每当年节之时,赌博盛行,以致造成一些人...
武安市伯延镇特色民居分布于伯延村的五道街,南文章、龙泉、罗峪、庄晏,以及北安庄乡的同会、南北安庄等村落。现保存较为...
大名五百居香肠,创始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至今已有190余年的历史,其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
魏县的气候和地理环境特别适宜棉花种植,所以,在农村种植棉花十分普遍,民间纺织技术十分发达,家家都有木制的纺车和织布...
峰峰矿区西王看村农历正月十五放烟火(俗称“点老杆”)、转灯地(即九曲黄河阵),有悠久的历史。该村村民说,“放烟火”...
黄颖自幼跟随舅舅学习杨柳青年画,长大后,经过多年钻研,吸收了木版年画、壁画、工笔重彩、唐卡、扑灰年画的精髓,从而创...
涉县寺庙音乐属佛教音乐。现存270首曲谱,演据专家鉴定为宋代工尺谱。奏乐器为三种气鸣乐器(笛、管、笙),七种体鸣乐...
|